前一时期,有关报刊开展关于“流行歌曲能否进课堂”的讨论,讨论的重点多集中在流行歌曲的艺术价值、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目前社会文化市场的政策与监督等方面,最后的结果是“流行歌曲不能进课堂”。但是实际上,大量学生传唱走红的流行歌曲,崇拜走红的歌星目前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状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下去;特别是很多具有正规学历音乐教师、完善教学设置、正常音乐教学的学校的学生也大量地传唱一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甚至某些教师迁就学生“身体力行”地教唱这些歌曲,是最令人感到痛心的。
固然,导致中小学生大量传唱流行歌曲的现象,其社会、家庭原因是复杂的,我们除了对流行歌曲本身与社会环境进行讨论外,是不是也该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本身的实际情况、音乐教师的导向作用与知识结构,以及培养音乐教师的母机——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一些思考和讨论呢?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体系,是建国以来借鉴前苏联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体系,它是一种技术性的专业性的教育模式。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在这种体系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在这种体系的影响下,培养的人才却是偏离了师范性的轨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视舞台而不重视讲台”。学生在学校受的是专业性的教育,毕业后到中小学担任音乐教育工作,肯定也要采取自己在学校所受的专业性、技术性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是赶跑了我们的学生。枯燥的技术训练占着较大比重、审美教育本身极为缺乏的环境里,学生哪有什么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他们在没有感受到音乐本质美的课堂里心不在焉,枯燥难受,肯定要转向那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中去。
所以笔者认为,学生大量传唱流行歌曲的现象与音乐师范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审美教育导致毕业于师范院校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不能充分揭示传统、高雅音乐的审美内涵,从而起不到音乐审美的指向作用也有一定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审美教育受到教育界与社会其它各界的大力重视,作为培养音乐美育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也必须要加速自身的改革,紧紧抓住育人的关键环节,加强音乐师范教育中审美教育科目的建设,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下面我们对近年师范教育中的音乐审美课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1983年教育部委托有关教育学院和高等师范院校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师专科音乐专业教学大纲》和1996年国家教委下发的《高等师范专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中,音乐史和欣赏课与其它专业理论和技法课程相比大致为1:5左右。实际上,在音乐师范专业教学中,音乐史和欣赏课是直接贯穿音乐美育的课程,其教学目的与任务就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这类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未来的音乐美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美育手段进行审美教育的能力。所以,对此类课程设置比重的明显不足,必然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开展。
我们认为,音乐审美教育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但是在专业的师范音乐教育中,音乐美育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该重视音乐审美课程在专业音乐师范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相关课程的比重并加开一些课目。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院音乐系)